第二百五十章:设置军衔
武英殿。 大明乾熙皇帝朱高煦与五位大明国公关於改革京营的议题还在继续。 “既然施行新建制及募兵之事,诸卿与朕达成了一致,那麽接下来,朕还有一件大事与诸卿商议。” 朱高煦朗声说完这句话,便向边上侍立的康平瞅了一眼。 康平会意,当即躬着身,行至御桌边,双手接过了朱高煦递给他的一叠文稿。 就在康平向五位国公分发文稿之时,朱高煦说了一番话。 “大明立国以前,官阶与官职多是并行并举之制,虽说官阶与官职关系密切,但有官阶者未必就有官职,反之,有官职者也未必有官阶。即所谓‘爵用以定尊卑,官用以分职务,阶用以叙劳,勳用以叙功’,爵、官、阶、勳是不能混淆的。” 官阶在史料文献中有很多种说法,如阶、官阶、散官、官衔等,不同朝代说法不一。 一般情况下,有具T官职者称为“职官”或“职事官”,而无职务只有官阶者称为“散官”。 後世的军迷都知道,现役军官皆有军衔和实际职务。 换言之,朱高煦所说的官阶就等於军衔,具T的岗位则是官职。 b如某位军官的军衔是上校,他可能担任着师长或副师长的职务,也可能只是一个团长。 这是因为後世的军衔不与职务挂钩。 “但是,我大明的散官制度与唐宋及以前皆不同,太祖高皇帝时,定下了按官授勳之制,官勳、散阶不再有叙劳、叙功之意,并以三年考课称职,来逐步提升散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