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五十六章:决定疆域大小的三个因素
煦谈及这件事时,朱高煦问朱棣为何最终放弃追击阿鲁台,朱棣却说他的目的在於削弱鞑靼实力,并不是非得一战灭掉阿鲁台。 其实这不难理解,漠北并不是不能种地,但受限於地理气候的影响,农作物产量有限,而且粮食或者说牛羊等作为赋税运回大明内地的成本非常高。 此外,草原上各部族之间情况复杂,治理内地的经验无法套在逐水草而居的牧民身上,朱棣就算打下草原,设立府县,也很难在那里实现有效的统治。 朱棣X格当中虽然有好大喜功的成分,可他却知道以当时大明的综合国力,是无法对草原进行直接治理的,甚至得持续对草原进行补贴救济。 试想一下,在两百万平方公里左右的漠北、漠西之地上,散落着接近百万的牧民,怎麽施行统治? 弄不好就是反受其害! 历史上,安南被打下置以郡县之後,朱棣派去的镇守宦官马骐却为非作恶,欺压当地百姓。 即便有h福这样把当地居民当人看的好官,可绝大多数官员却是把去交趾任职视作被贬,更视汉化程度很高的交趾百姓为蛮夷。 如此,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矛盾越来越深,叛乱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很多次,导致大明在宣德年间放弃了交趾。 朱高煦很清楚,在铁路系统问世之前,无论是把草原还是努尔乾地区纳入赋税徵收T系,都要付出极大的人力物力以及政策方面的倾斜。 历朝历代的中原王朝,皆难以真正把全国所有资源利用起来,所以每个王朝真正依赖的核心地区只有一个或几个。 不过,随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