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三十一章:统计大明
两。 历史上,明朝税收的高峰出现在万历三十年,达两千两百九十五万两。 “按照大明全境目前已经开垦的耕地计算,全国田赋加上工、商税收、盐、矿专卖,全年收入应该更多,但实际情况为何低于估算的数目?” 朱棣端详着图表,皱眉寻思道。 “朝廷税收分为田赋和工商税收,而田赋作为税收的大头,直接决定着朝廷全年税收的多寡,土地的使用情况决定了朝廷可以收到多少田赋。” 朱高煦接话道:“本朝施行薄俸之策,且科考读书所费甚多,故而皇爷爷给予了在任官员、致仕官员及有功名者减少赋税和免除徭役的特权。” 租或赋,乃是土地税。 役是徭役,即给官府当差。 历朝历代的徭役远比田租更恐怖,司马光曾言:“有因役而亡者,无因赋而亡者。” 此话几乎道出了历代王朝所有财政收入之症结。 “据孩儿所知,里、甲之长需要到县衙应差,且里、甲之长承担征收赋税的重任。” “若地方衙门有欠税,里、甲之长先要垫付。如此一来,绝对会有人想着逃役。多丁者分户,多田者便把田产分寄到别户。” “百姓不愿当良民,想着法子就给官绅当奴,此乃‘投献’。民间有人说天下之田共十分,七分属士绅,两分属藩王,一分上交税。” 朱棣听懂了。 大明幅员辽阔,全境之内耕地虽广,但可供朝廷收赋之田却有限,即使朝廷再加税也无用,何况还有官员会上下其手,中饱私囊。 朱高煦其实还想说一说军屯制的隐患,不过现在还不到时候。 朱元璋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