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四十五章 可怜亦为可怖
书迷正在阅读:大燕斩妖人、【友人×万叶】以身抵债是会被调教的(路人但纯爱)、大明流匪、混在古代当王爷、她是剑修、磷光(路人五)、穿越者公会纪录 : 01新来的穿越者吗、龙族:开局卧底,封神之路、快穿之不服来战呀、社死得到的男朋友
明在今年圣诞节收到的遥控车是不是圣诞老人送的」这个问题上,小红认为小明在圣诞节只收到了一个礼物,里面是遥控车,②圣诞老人是存在的,且他必然会给每一个小孩送一件圣诞礼物——因此③小明的遥控车是圣诞老人送的。 最终,小明与小红在对某些事实论据是否真的为事实的判断上的不一致,就导致了两人在「小明的遥控车是不是圣诞老人送的」这一问题上产生了认知的差异。 但是,为何人们会无法在逻辑形式与事实论据上达成一致呢?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实际比较多,概括地说有以下七种: 其一,是不同个体之间的智力差异。这里值得一提的是,虽然智力是理解的前提,但仅由智力差异而产生的认知差异是极少见的。基本只存在于智力障碍者与普通人之间,以及普通人与智力超群者之间。举个例子,一个成年人不能算出3×7=?,他与普通人的这个认知差异就是由智力差异直接产生的。 其二,是不同个体所掌握的逻辑学知识的数量。这里有一点要解释的是,应该说,一切知识都暗含着某种逻辑或正确,或错误,但一个人对其他知识的学习,不能完全代替对逻辑学的学习——即便是涉及最多的逻辑推导的数学都不能。一般人无法将数学课上学到的推理过程,正确地转换成处理非数学问题的逻辑形式。 其三,是不同个体对非逻辑学的各种知识体系的学习程度的差异。譬如自然科学、社会科学,哲学与数学,以及各种技术、经验等等。这些非逻辑学的知识,可以作为「事实论据」对某一命题起到一种证否或证明的作用。拥有某一命题所涉及的知识更多的人,会更容易地准确判断此命题的真伪。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:因为一个人无法把自己所掌握的复杂